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泥解析一、污泥的特性
污泥的主要特性是不穩定,污泥中包含大量水分、有毒有害物質、有機物等。因為含水量較高,污泥多以膠狀結構的形態存在,脫水難度較大。由于污泥中含有多種有機污染物,處理過程中需要運用多種技術手段進行綜合治理,并且根據污泥的不同類型分別采取有效的科學治理手段。
二、污泥處理方法
1、填埋
目前,采取干化后污泥以及生活垃圾混合運往填埋場處理的方式是我國廣泛采用的污泥處理方法之一,具有投資少、處理量大、不需要增加設備的優勢;缺點為污泥極易腐爛變質產生臭氣、極易污染地下水、處置成本不斷提高。
2、焚燒處理
對污泥進行焚燒處理,此種方法可以使得污泥的容積變小,無害化以及穩定化目標也均能夠切實達成。在焚燒的過程當中還會產生教導的能量,這些能量也是可以善加利用的,可通過其來進行發電等。雖然污泥焚燒具有很多優點,但是如果因為氧氣不足而進行不完全燃燒,這將會產生大量有毒有害氣體,如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而且其中的重金屬和燃燒后的灰燼和煙塵同樣也是很難處理的環境問題。
3、槽式好氧發酵工藝
在污水處理廠中,應用好氧發酵工藝進行污泥處理,能夠獲得不錯的效果。以某處理廠為例,其處理規模為40000m3/d,水質為一級A標準,采用CAST工藝。脫水后污水含水量在80%左右,對于濕污泥采取無害化處理方式,生產肥料,實現資源再利用。利用槽式好氧發酵工藝,運行成本80~100元/t,而且工藝簡單,便于操作,能夠實現污泥資源化利用。
4、沼氣利用
污泥經過厭氧消化,能夠產生沼氣。在反應容器中,按照處理物條件的不同,調節容器內部的厭氧環境,使得微生物能夠充分參與有機物發酵講解,實現甲烷化。經過處理后,產物以甲烷和二氧化碳為主,可以用作清潔燃料。在實際應用中,此方法資源化程度比較高,不僅能夠生產沼氣,還能夠生產有機肥料。
5、建筑材料利用
建筑材料的利用原理是通過脫水、干燥、焚燒等工藝處理污泥,以制造建筑物所需的瓷磚、水泥、磚和礫石等建筑砌塊。污泥在建筑材料中的應用不僅可以達到利用污泥資源的目的,還可以減少生產過程中直接填埋處理污泥對環境造成的危害。盡管污泥建筑材料具有上述優點,但其對污泥處理技術的要求較高,生產成本自然增加。因此,污泥建筑材料的選擇應結合自身的經濟條件來考慮。
6、土地改良
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機物,并具有較強的吸水性,可以有效解決水土流失問題,利用這一點,對鹽堿地和沙漠化的土地進行改良,增加土地的養分,促進土壤熟化。尤其是在廢棄礦山進行土地復墾的過程中,起到改善土地理化性的作用。由于污泥中含有磷、鉀等有機成分,可以制成有機肥料,應用于農田、園林等領域,進行施肥和土地改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要加強對寄生蟲、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的控制和處理。
7、制作復合肥和專用肥
一般來說,污水處理廠當中的污泥所含有的有機質占污泥總量的百分之五十左右,并且含有一定的礦物質元素,所產生的肥力相較于農家肥具有較高的肥力,由于近些年來我們國 家使用的化肥量激增,農家肥也越來越少,大部分農作物基本都依靠化肥。從而導致土壤的有機質越來越少。污泥處置所產生的肥料能夠有效的解決土壤有機質越來越少的現象,但是由于污泥處置的量較大,在運輸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成本,在農村經濟的調整過程中,全 國各個地方都在增加農作物面積,對于污泥處理后得出的復合肥需求量很大,所以在建立這種污水處理廠的時候,應該根據地區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確保污泥肥料能夠保持疏松,加入必要的微量元素,制作復合肥,從而解決運輸的問題。
三、城市污水廠污泥綜合利用發展展望
(1)解決無害化處理技術問題:污水處理廠污泥正在實現無害化處理,達到減排措施。因此,今后的污泥開發應側重于污泥研究,開發減量技術,簡化污泥處置過程,降低綜合利用難度。(2)解決污泥處理的能耗問題和技術障礙:污泥處理也應滿足處理處置技術的發展要求。因此,有必要解決污泥處理處置的能耗限制,降低處理處置成本,同時研究提高處理工藝的效率,減少技術障礙。(3)重 點建設循環經濟:目前污水處理廠缺乏施工期污泥處理發展的必要空間,后續措施不夠緊湊。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污泥處理的整體建設將會得到推行。建設中應優先考慮必要的污泥處理措施,形成健全的循環經濟發展思路。(4)提升處理技術水平。從我國污泥處置與綜合利用現狀來說,若想達到污泥無害化和減量化等要求,減少二次污染問題的發生,需要不斷提高污泥處理處置的技術水平。在具體實踐中,要加大關于污泥處置與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究,創新污泥處理處置工藝,完善工作思路,為達成2022年的污泥處理目標,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提高污泥處理處置效率。